第127章 大典(2 / 2)
这头徐慧真和杨婶望着秦淮如远去的背影,互相对视一眼,深深叹了口气。转身回到院里,就听见承平的啼哭声从西厢房传来,紧接着承安也跟着哭了起来,仿佛在比赛谁的嗓门更大。杨婶小跑着冲进屋,一边哄着承平,一边喊道:“慧真,快看看承安是不是饿了!”徐慧真手忙脚乱地冲奶粉,奶粉罐里的勺子叮当作响。
好在李天佑拿回来的奶粉够多,不然这两个小祖宗的胃口可不好满足。
饭馆那边也不让人省心。临近中午饭点,伙计火急火燎地跑来报信:“掌柜的,后厨的煤快烧完了,客人还等着上菜呢!”徐慧真把奶瓶往杨婶手里一塞,“婶子,您先看着俩孩子,我去去就回!”她撩起围裙擦了擦额头的汗,风风火火地往饭馆赶。
到了饭馆,只见大堂里坐满了客人,吵吵嚷嚷地催菜。徐慧真顾不上喘口气,立刻钻进后厨帮忙。切菜、配菜、传菜,她恨不得自已能长出三头六臂。
好不容易忙完饭馆的生意,徐慧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四合院。刚进院门,就看见杨婶坐在门槛上打盹,怀里的承平已经睡着了,承安却还在一旁蹬着小腿哭闹。徐慧真心疼地摸了摸杨婶的肩膀,“婶子,您去歇会儿,我来带孩子。”杨婶睁开惺忪的睡眼,充满歉意地说:“慧真,婶子没看好孩子,让你受累了。”
晚上,徐慧真躺在床上,听着两个孩子此起彼伏的呼吸声,望着窗外的月光,满心都是疲惫。她想念李天佑和秦淮如在时的日子,三个人互相搭把手,日子虽累但还能勉强过得去。
可现在,她和杨婶既要照顾两个孩子,又要经营饭馆,真的是忙得脚不沾地。但一想到秦淮如在学校努力学习,李天佑在外辛苦奔波的样子,徐慧真又咬了咬牙,在心里默默给自已打气:“再坚持坚持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”
晨光刚爬上四合院的灰瓦,徐慧真就被承安的啼哭声惊醒。她揉着酸涩的眼睛坐起身,却见杨婶披着件旧棉袄,正踮着脚轻轻摇晃摇篮:“乖宝儿,奶奶在呢。”老人布满皱纹的手一下下拍着襁褓,嘴里哼着走调的童谣。
“婶子,您怎么不多睡会儿?”徐慧真边说边系上围裙。杨婶转身时,银发在晨光里微微发亮:“我这把老骨头觉少,你昨儿在饭馆忙到那么晚,快再眯会儿。”话音未落,隔壁传来承平的哭声,两个婴儿的哭声在院子里此起彼伏。
饭馆后厨,铁锅烧得通红,徐慧真正给颠着勺炒菜的何雨柱打下手,忽然听见前堂传来瓷器碎裂声。她把手里的东西往灶台上一搁,撩起围裙擦了擦汗就往外冲。只见新来的伙计小王脸色煞白,脚边是一地青花瓷片。“对、对不起掌柜的......”小王结结巴巴。
徐慧真刚要开口,就见杨婶抱着承安快步走来:“慧真你去后厨,这儿我来。”老人把孩子塞进徐慧真怀里,转头笑着对客人赔不是,皱纹里都是讨好:“对不住啊,这菜钱算我们的,再送您盘拍黄瓜!”
午后最是困乏。徐慧真靠在柜台上打盹,怀里的承平正咂着小嘴酣睡。杨婶轻手轻脚地端来一碗凉茶,瓷碗搁在柜台上发出极轻的“嗒”声。“慧真,喝口凉茶醒醒神。”老人从兜里掏出块皱巴巴的手绢,替她擦去额角的汗珠,“等秦淮如周末回来,说什么也得让她搭把手。”
暮色四合时,徐慧真在灶台前熬粥,火光映得她脸庞通红。杨婶抱着承平坐在小板凳上,正用小勺喂孩子吃米糊。“啊——张嘴。”老人把勺子递到孩子嘴边,承平却调皮地吐了个泡泡,米糊溅在杨婶的衣襟上。徐慧真见状“噗嗤”笑出声,杨婶也跟着乐:“这小崽子,还挺淘气!”
深夜,两个孩子终于沉沉睡去。徐慧真和杨婶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,月光透过枝叶洒在她们身上。“婶子,这段日子多亏有您。”说着徐慧真往老人手里塞了块豌豆黄。
杨婶咬了一口,甜香在嘴里散开:“说啥傻话,咱们不就是一家人嘛。等孩子们长大了,咱们就能享清福咯。”两人相视而笑,笑声惊起了枝头沉睡的鸟儿,扑棱棱飞向夜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