纸上花园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 > 第267章 李关张陈四大元从,竟都不是刘备下

第267章 李关张陈四大元从,竟都不是刘备下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“然寡人迟迟未决,非不欲取,实因人选难定!”

孔明正欲开口,却见刘备猛然起身:

“此去荆州,专为抚定,不见得便要动刀兵。”

“云长轻虑自傲,益德又粗犷暴躁。”

“此二人皆不是抚定荆州的最佳人选。”

刘备向诸葛亮解释,他为什么不打算派关羽、张飞去荆州的原因。

这二人打仗虽然猛,但很难跟当地的士人豪强周旋。

荆州的世家豪族盛气凌人,刘表经营了二十年都压不住。

刘备也不觉得张飞、关羽能够压住。

毕竟,想只通过暴力,来换取别人的忠诚是不现实的。

此所谓,

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。

以德服人者,心悦诚服也。

关羽、张飞又是刘备的元从,绝对拥趸。

既然把这两个人排除在外,似乎没几个人选了。

“……那齐王可是想让李丞相去往江南”

诸葛亮认真问。

“……是,也不是。”

刘备目光如炬,一本正经地对诸葛亮说道:

“李相坐拥河北之地,又节制幽燕、辽东。”

“寡人在下邳,不止一次听到有流言说,李相在河北拥兵自重,欲要自立。”

诸葛亮忙道,“大王,李相绝非——”

“听寡人说完。”

刘备伸出手,打断诸葛亮,接着言道:

“子玉与寡人相识于患难之中,情比金坚。”

“只是……唉……”

“寡人身为一国之君,有时候不得不替江山社稷着想。”

“今李相已经功高盖世,若再立平定荆州之功,则赏无可赏矣!”

“况河北诸将最为跋扈,此前李相欲向寡人索要四方将军之位。”

“寡人不允,盖有此之故也。”

诸葛亮身躯一震,他感慨刘备与李翊君臣之间的无奈。

两人私下里是挚友,师徒。

朝堂上两人则是君臣,君父。

不过,真正令诸葛亮感到惊叹的,还是刘备对自己的坦诚。

都说君心难测,伴君如伴虎。

很少有哪个君王,会对一个臣子如此坦肺腑之言。

诸葛亮大受感动,刘备的话则还在继续。

“若李相不能下江南,便只有陈元龙一人可选。”

此前说过,下江南的人只能是刘备的元从。

因为只有元从才能镇得住场子。

你派黄忠、步骘这些非元从过去,能力够不够两说。

单说这平定江南的大功,你接不接的住吧!

你看人家陈元龙,为了吞并江南,准备了近十年。

你黄忠啥的,敢去跟人家淮南领袖争并江南之功吗。

别以为你也是四方将军,就真的能够跟关羽这个四方将军一样。

说啥干啥,陈登都谦让着你。

权力,从来都不是身份赋予的。

而是在你拥有哪个权力之后,你需要一个身份罢了。

“淮南富庶,是我大齐之粮仓。”

“陈元龙又握有淮南水军,若使其抚定江南,寡人担心淮南诸将尾大不掉。”

刘备语重心长地对诸葛亮说道:

“故依照寡人之意,希望遣一位后起之秀去往江南。”

一阵春风掠过,吹散灰烬。

刘备忽执孔明之手:

“寡人遍观我徐州诸才俊,唯卿可当此任!”

诸葛亮大惊,避席拜道:

“……大王,亮年幼德薄,岂敢与诸前辈争先”

“正因卿年轻!”

刘备郑重其事地说着,将声音渐渐压低。

“江南平定之事,乃新旧之争,卿当明白。”

孔明手中羽扇坠地,霎时了悟。

主公非是疑老臣,实恐功高震主,新旧相轧!

“子龙将军做事沉稳,又未曾立有盖世之功。”

“大王何不遣他前去”

“……子龙太过仁厚,恐为士族所欺。”

刘备弯腰,替诸葛亮拾起羽扇,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。

将之还给诸葛亮,拉着他的手,邀请他陪自己逛后院。

时值残阳西坠,树影婆娑,映得二人面上晦明不定。

走至一树前,刘备忽然停下脚步。

“孔明可知”

刘备轻抚树干,慨叹道:

“此柏乃寡人初至徐州时所植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”

说着,望向诸葛亮。

“正如卿之才德,潜滋暗长。”

“寡人日日观之,未尝不欣慰。”

诸葛亮方欲谦辞,刘备却从袖中取出一迭绢书:

“此皆李相历年密奏,篇篇盛赞卿之才略。”

展开最旧一函,但见“诸葛亮器识宏远,真王佐之才”十二字赫然在目。

“彼时卿方回徐州,李相便如此推崇于你。”

刘备指尖轻点最新一封:

“去岁又言‘孔明治政之能,当世罕匹’。”

说着,忽有话锋一转:

“然孤偏要冷落卿三载!”

孔明见状,伏地再拜。

刘备扶他起身,拍着他的肩膀:

“非是疑卿,实为……”

目光一转,指着兵架子上的弓,说道:

“譬如射箭,当先审的,方能百发百中。”

“况江南重地,孤安能不审之又审”

“这些年,孔明你一直待在徐州,寡人从未将你外派去他处。”

“一来考核卿之才略德行,二来磨炼卿之心性。”

“目今观来,卿已具备独镇一方之本领矣!”

其实还有第三点,刘备没有明说。

那就是这些年,诸葛亮虽无有过失,但一直没立有大功。

但封的官位,爵位都不小。

一个琅琊县侯,使得诸葛亮遭受了不少人的质疑。

诸葛亮心知这一点,唯恐辜负刘备重托。

也是以效仿李翊,以他为榜样,夙兴夜寐,唯恐托付不效。

但任凭诸葛亮怎么努力,质疑声从未少过。

理由很简单,实在是待在徐州,李翊早就将这里打造成了一片乐土。

政治环境稳定,农业发达,经济繁荣,学校、医署林立。

百姓安乐,政通人和。

纵孔明有天纵之能,又如何能让徐州更进一步呢

不是孔明不努力,实在是他踩在先人的肩膀上,没办法更上一层楼啊!

所以,只有像当年陈登一样。

离开徐州,抬起头来。

少年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。

……路,刘备已经为诸葛亮铺好了,就看你自己怎么走了。

事实上,

不论是李翊还是刘备,都是把诸葛亮当二代丞相培养的。

李翊虽未明说,但刘备看得出来,他就是想让诸葛亮在将来接替自己的位置。

为了捧李翊,刘备拿出了河北。

现在为了捧诸葛亮,刘备则打算将荆州拿出来。

河北,是当年李翊一点一点打下来的。

荆州,同样需要孔明你自己去争取。

暮鼓声中,刘备忽解佩剑相赠。

“此乃寡人佩剑,名曰雌雄双股剑,又名鸳鸯剑。”

“此前征河北时,寡人拜李相为都督,赠他鸳剑。”

“最终,李相不负寡人之望,成功平定了河北。”

说着,刘备已将宝剑递到诸葛亮手中。

“……孔明,现在寡人将鸯剑赠你。”

“盼你此下江南,一如当年李相去往河北一样——马到功成!”

刘备手举在半空,面庞坚毅,露出不容拒绝的表情。

诸葛亮诚惶诚恐地接过鸯剑,

“……大王厚望,臣敢不效死”

诸葛亮拜伏于地,顿首道:

“……只是江南之事,干系重大。”

“臣只恐心有余,力不足。”

正如此前分析的那样,能抚定荆州的人选,只有那几个元从。

因为只有他们镇得住手下人。

诸葛亮加入的本身就晚,又没立有什么大功。

也没培养出自己的嫡系。

让他孤身前往荆州,最后只可能落得个跟当年刘表一样的结果。

话至此处,忽闻墙外马蹄声急。

“此必李相到了!”

刘备整衣冠笑道,“孔明现在可知寡人为何要召李相来徐州了”

诸葛亮眉梢一扬,聪明如他,顿时明悟。

“原来大王是想!”

“正是。”

刘备点了点头,背着手,眉宇间一川不平。

“寡人召回李相,正是欲借他之威,成卿之功也!”

“目今云长在青州,益德在徐州,元龙在淮南,李相在河北,俱是方面之帅。”

“明日堂议,寡人会命卿总督江南军政,李相将随卿同去。”

“凡军政要务……”

说着,指了指诸葛亮手中握着的鸯剑,一字一顿:

“皆决于卿!”

没错,刘备召李翊回来,就是让他“辅佐”诸葛亮的。

严格意义上讲,此去抚定江南的人,本就是李翊。

但主角,只能是诸葛亮。

刘备要求李翊退居幕后,当“太上皇”。

说是诸事咸决于诸葛亮,但李翊真要训话,众人也都得竖起耳朵听着。

只有把李翊拉出来,才能堵住齐国上下诸派的嘴。

不过这样一来,其实“牺牲”的还是李翊。

刘备叹了口气,这才是他近段时间心情不好的原因。

“孔明知否”

“李子玉者,世之奇才,所至之处,必为魁首。”

“然今日,寡人欲使其为绿叶耳。”

当了一辈子的传奇,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主角。

但刘备这一次,却不得不让李翊当一回绿叶了。

从另一方面来讲,为了捧诸葛亮,刘备把李翊都给搬出来了。

这自然令诸葛亮感动地无以复加,当即顿首再拜:

“……臣一定不负大王知遇之恩!”

刘备轻抚孔明之手,郑重地说道:

“……善,卿不负寡人,寡人必不负卿。”

次日,堂议。

刘备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正式宣布,此去抚定荆州的人选是——诸葛孔明!

此议一出,众皆哗然。

诸葛亮

他算哪根葱

……就是就是。

鲁太傅、陈征南、赵翊军、臧将军哪个不比他资历高

平定江南这种大事,轮得到一个后生晚辈

众人都以为,昨晚李丞相回徐州了。

刘备就是想派他去抚定江南,任谁也没想到最后这个重任会落到诸葛亮身上。

面对众人的质疑,刘备又接着说道:

“李相,汝与孔明一道去往江南。”

“……臣,领命。”

李翊持笏出列,躬身受命。

就在昨晚,李翊自己也想明白了其中关节。

不想今天,果真印证了他的猜想。

刘备召自己回来,是为了借助自己的威望,帮诸葛亮镇一镇场子。

诸葛亮能力没问题,就是资历太浅,压不住手下那帮人。

派别人去,又怕喧宾夺主,将诸葛亮给架空。

甚至抢了他的风头,反而不美。

只有派遣李翊,这位亦师亦友的老臣最合适。

“孔明乃丞相之后生晚辈,尚有诸多不足之处。”

“丞相作为前辈,当多加提点。”

刘备看似是叮嘱李翊,实则是在提醒他,诸葛亮才是下江南的主角。

你扮演的角色是他的“老师”,主要是为了纠正他的过错。

“……请大王放心,臣与孔明一定不负重托。”

“势将江南抚定。”

“铲除奸佞,救护大王同宗兄弟。”

李翊进入角色很快,马上就已经喊出政治口号了。

刘备很满意,微笑着点了点头:

“卿办事,寡人自然放心。”

“那就请——”

话说到一半,刘备马上打住,转而对诸葛亮说道:

“……孔明,便请你来点此下江南的人选罢。”

适才刘备差点儿让李翊来选。

这才顿了一下,赶紧转过头来让诸葛亮选。

“江南之事,我已尽付孔明。”

“凡所调度,皆如寡人亲临!”

刘备朗声叮嘱众人,提前帮诸葛亮敲打一下。

殿外朔风凛冽,殿内甲士肃立。

诸葛亮目光逡巡一圈,便开始升座点将。

先唤后将军黄忠出列:

“老将军河北一战,阵斩夏侯,又是荆州人。”

“可随亮一同前往江南。”

黄忠谢过,慨然领命。

又点翊军将军赵云:

“子龙胆略超群,当统中军。”

赵云亦慨然领命。

诸葛亮也很精明,他选择的人选。

要么是黄忠这种加入的晚,跟自己同样缺少羽翼做支撑的后辈。

要么就是赵云这种品性高洁,完全不拉帮结派的人。

跟这样的人共事,诸葛亮办事受到的阻力就会很小。

既不会投鼠忌器,也不用担心动到别人的蛋糕。

一番人选点罢,诸葛亮基本定下了去江南的人选。

又来到李翊面前,非常高情商地一揖说道:

“亮年少德薄,虽承王命,实惧不胜。”

“丞相庙谟深远,敢问诸将之选,可有遗才”

言外之意,刚才我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点的人。

丞相你有没有想点人一起去的

毕竟下江南,可是一个镀金的好机会。

肯定有不少贵族子弟希望塞点儿人进来。

到时候随便混点军功,就能够升职加薪了。

诸葛亮把这个赚人情的机会,主动上交给了李翊。

……

(当前曹刘势力分布图)

(此仅为草图,有很多细节错误,勿深究)

(只针对曹刘,其他势力可能有变化,还没来得及改)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