纸上花园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开局签到刑警队 > 内家枪---“了却君王天下事”,封妻萌子的绝学

内家枪---“了却君王天下事”,封妻萌子的绝学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骑兵用的枪叫大枪,步兵用的叫小花枪。

大枪长丈余,是整根的白蜡树,枪把粗如鸭蛋,枪头粗如鸭蛋黄。

大枪又长又沉,两只手端平都难,很不好使。

小花枪就短多了,也细得多,抖起来容易,枪头乱飞,故名花枪。

大枪平时训练时为防伤人不装枪头就是现在常叫的“大杆子”。

抖大杆子是内家功夫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,能练整劲和听劲。

大枪沉重,只有用腰力才使得开,好枪法必须要能听到枪头上的劲,化发一家,方能不败。

内家枪在以前是可以“了却君王天下事”,封妻萌子的绝学。

形意拳是以枪化拳的功夫,在古代形意门里大枪是最珍贵的功夫,非嫡传弟子不传。

大枪几年前很难买到,连知道的都很少。

这两年不知是何故,一下子就流行开了,是个八十岁以下的,幼儿园以上的,都搞几根来玩,仿佛不“抖大枪”就练不了拳。

大枪搞成了潮流,并不是好事,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枪的质量明显下降。

我师傅有一根杆子,只有两米六长,但比我买的三米二的还重。

那根杆子是八十年代初买的,一看就是懂行的人种出来的,最少有十年树龄,而现在的杆子有三年树龄就已经很高档了。

那根杆子是我师当年走遍全国以武访友时,偶然在河北一个小店花了六十块钱高价求来的。

据说是一个老师傅种来自用的,一共就二三十根。

那可真是根好杆子啊!

沉重密实,表面发青,没有一点疤节,笔直如切。

发力一抖,杆身直震,杆头振幅虽不大,但持久;

现在的杆子,生长太快,里面的纤维少,存不住能量,一受力杆头就弯,摆几下又停了。

大枪杆要是按实战军器的要求来种植,必须从白蜡树苗只有一米高时就开始修剪,不允许长任何侧枝。

只能保留树顶的很少的几片叶子,为的是限制其生长速度,并使树干笔直。

当军器用的杆子不可种在山上任其乱长,要时时关照着,万不能长虫。

一受虫害就留下疤了,还不能种得太密,如果光照不好,就会长弯。

一片向阳地,种上一百根,十几年关心下来,能成得了三十根就不错了,这么辛苦是要值那么大的价钱。

八十年代初的六十块钱,一个半月的工资了。

也就我师傅这样的武痴才舍得买,也只有真正好武之人才会去种那没用劳什子。

现在的杆子全是当成材火栽的,弯弯曲曲,凹凸不平,买一大捆也选不出一根合用的,不过的确是一个比一个长。

你用一根两米八的,他马上来根三米二的,还有三米五的,网上听说还有用四米的,真得搞成晾衣杆比赛了。

有不懂行的买家,当然就有乱来的卖家。

真得把传统饮食文化糟蹋得差不多了,武术相关产业的损失也许比武术本身还大。

枪还算好的,虽说时间长,但毕竟简单,刀剑的制作才真的是乱来一气。

一把剑,搞得富丽堂皇,卖到上千块,却连剑的护手都装反了,到时候只怕没打着敌人,先就把自己伤了。

这种“精装牛屎”只配县份上的科长挂在书房的墙上,装门面用。

按说现在的钢比以前好不知多少,但却没人知道刀剑的每个设计细节是为什么。

造好刀剑的老师傅看看就要绝迹了。

刀剑里的学问其实讲来也简单,只是没人理解这些安排的用意何在。

十八般兵器,能赢人的就只有刀枪剑棍,其他都是拿来玩意的,当不得真。

老舍先生在《断魂枪》里讲“月棍、年刀、一辈子的枪”,枪是军器里最博大精深的、最难学的。

是个人拿根棒子就知道到处乱敲,给他根枪就不知道怎么办了。

枪有百兵之王的美称,两军对阵最管用就是枪,刀棍还算不上。

枪若使得好的,枪自己就有生命。

马踏连营之时,“枪似游龙”,一条丈长大枪把人马团团护住,枪头寒光到处,鬼哭狼嚎,大将百战百胜,岂是靠运气。

大枪是改朝换代、扫荡乾坤的神器,非刀、棍可比。

内家大枪法,精忠岳王创,忠臣孝子传,欺哄瞒诈的小人不配知其奥妙。

现在流传的内家枪法,许多人喜欢托名在三国名将赵云名下,唤做“赵子龙十三枪”。

也有直接叫“十三枪”,或者根据门派叫成“太极十三枪”等的。

十三只是个虚数,枪法其实就三个基本动作,拦、拿、扎,其他的动作都可以从这三个中演化出来。

赵子龙的时代实在太久远,枪法归宗岳飞则是有根据的。

岳武穆王曾专门纂文形容过那时的“河南大枪”,岳王笔下那时的枪和现在的构造用法已经区别不大了。

内家枪法成形于宋代,在宋以前,比如唐代虽也有罗成这样的名枪,但流行的还是马槊,如单雄信、尉迟恭。

马槊就是矛,矛和枪形状完全相同,但用法根本不是一回事。矛、槊用的是硬木,而枪是有弹性的白蜡杆。

勿小看这点细微之别,用有弹性的白蜡杆是个革命性的进步,内家功夫从此正式形成。

大枪的神勇全靠内家功夫做底,不然就是一根死木头,一无是处。

内家拳不只太极,形意、八卦和太极是同时发展的,杨露蝉陈家沟学艺时,八卦董海川、形意李洛能也都没闲着,内家拳是有传承的。

陈王庭创拳说,真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,罪莫大焉。

陈王庭要是听到子孙这么编排,非得羞死不可。

形意拳一直是以岳武穆王为宗,这个我支持。

岳王很明确地提出“河南大枪”的好处,但在同时代和后来的武林并未引起重视。

以《水浒传》为例,使枪的只有豹子头、玉麒麟、史文恭等少数几个好汉。

内家功法和大枪在岳王的时代虽未广传,但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了。

岳王在其枪谱中这样评讲当时的战斗:两马交锋,双方都害怕,拿着矛端都端不平,直往地上戳。

这并非只因铁矛太重,换个轻点的硬木的矛照样举不动,而且木制矛重心偏前,打起来恐后悔莫及。

一但换用有弹力的白蜡杆,用内力驱动,这枪就活了。

枪头只在敌人的胸口、面门处乱钻,挡都挡不出去,越挡越倒霉。

岳家军的骑兵,朱仙镇八百破十万,不是光勇敢就成的。

可恨岳王为昏君、奸党所害,精兵丧尽,但总有一二人把内功和枪法都传了下来。

内家拳,于元末明初,经张三丰之手集大成,始有内家和太极之说。

到陈长兴、杨露蝉之时才广传天下,形意、八卦、太极一时名家辈出,内功、枪法、剑术登峰造极。

只可惜冷兵器时代也到了尾声。

矛、槊用的是硬木,没有弹性,缓冲不得对方的冲力。

两矛相交,力量全传到了手上,如果角度不合适,当场兵器就要脱手,这是个杠杆原理,去推推弹簧门就知道了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