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鱼跳龙舟(2 / 2)
杨戬听了,急忙用三昧火烧了惧留孙指地成钢的符篆,站在黄河岸边。
张奎正跑着,刚到黄河边,只见四周像铁桶一样,半步都动不了,往左撞撞不通,往右撞也撞不通,转身往回跑,后面也像铁壁一样挡住了。
张奎正慌得不知所措,杨任用手往下一指;半空中韦护把降魔杵打下来。
这降魔杵可是镇压邪魔、护持三教的大法之物,可怜张奎哪里受得了。
有诗为证:
一道金光从空中升起,五彩云霞一起助力。鬼怪碰到它都没了踪迹,邪魔遇到它都化为乌有。皈依三教,被称为慈善之物,镇压诸天,护法威力无穷。今天在黄河除掉了“七杀”(指张奎),千年的英气贯穿长虹。
话说韦护祭起降魔杵,把张奎打成了粉末——他的一缕灵魂也往封神台去了。
三位门人打了胜仗,一起来见姜子牙,把打死张奎,追到黄河边的事儿,说了一遍。
姜子牙可高兴了,在渑池县住了几天,选了个日子起兵。
那天,整顿好人马,离开了渑池县,朝着黄河进发。当时临近隆冬,众将官们穿着一层又一层的铁铠,还有一层又一层的征衣,寒气特别厉害。这寒气到底啥样呢,有一段赞词可以形容:
厚厚的被子都没了暖气,把手放在袖子里就像揣着冰一样。败落的叶子上挂着霜花,苍松上挂着冻得叮当响的铃铛。地面因为寒冷都裂开了,池塘里的水都冻成冰了。渔舟上空空的钓线,仙观里都没人走动。樵夫发愁柴少,王孙们喜欢多弄些炭来取暖。出征的人穿得像铁一样厚重,诗客们的笔都好像冻住了写不了字。皮袄都还嫌薄呢,貂皮大衣都还觉得不够保暖。老和尚坐在蒲团上都冻得僵硬了,在纸帐里的旅人被冻得魂都惊飞了。别惊讶这寒威这么重,军队行动起来军令像雷霆一样不可违抗。
话说姜子牙的人马到了黄河边,左右的人报告给中军。姜子牙吩咐:“去借老百姓的船。”每只船都给五钱工食银,一只船都不白用,老百姓们都安居乐业,没有不欢呼感恩的,这可真是“及时雨一样的军队”。
姜子牙传令,另外准备一双龙舟,用来载着武王。姜子牙和武王坐在中舱里,左右的人划着船,往河中间进发。只听见黄河里波浪滔天,风声呼呼作响,把武王坐的龙舟在浪里颠来颠去。
武王说:“相父,这船为啥这么颠簸呀?”姜子牙说:“黄河水很急,平常起浪的时候,浪头也不小;况且今天有风,这又是龙舟,所以才这么颠簸。”
武王说:“推开舱门,让我看一看,怎么样?”姜子牙和武王推开舱门一看,好大的浪啊!这黄河的层层波浪啥样呢,有诗为证:
波浪洋洋,光芒好像要侵到月亮那儿,浩浩荡荡,影子好像要浮到天上去。这灵秀的水派能吞下华山,长长的水流能贯穿百川。千层凶恶的浪翻滚着,万层峻峭的波颠来颠去,岸口没有渔火,沙头有鹭鸶在睡觉。茫茫的像大海一样,一眼望不到边。
话说武王一见这黄河,白浪滔天,一眼望不到边,吓得脸都变色了。那龙舟在浪里,一会儿上一会儿下。忽然有个漩涡,水势分开,一声响亮,有一条白鱼跳到船舱里来了,把武王吓了一跳。
那鱼在船舱里,左蹦右跳,能蹦四五尺高。武王问姜子牙:“这鱼跳进船里,是吉是凶呀?”
姜子牙说:“恭喜大王!贺喜大王!鱼跳进大王的船里,预示着纣王该灭了,周室要兴盛了,正应了大王要继承成汤拥有天下呀。”
姜子牙传令:“让厨师把这鱼煮了,给大王享用。”武王说:“不行。”还是命令把鱼扔回河里。
姜子牙说:“这鱼跳进大王的船里,怎么能舍弃呢,正所谓‘天赐的东西不拿,反而会遭殃’,按道理应该吃了它,不能轻易扔掉。”
左右的人领了姜子牙的命令,赶紧让厨师把鱼煮了。不一会儿鱼煮好了献上,姜子牙命人把鱼赐给众将。
过了一会儿,风平浪静,龙舟已经渡过了黄河。
只见四百诸侯知道周兵已经到了,准备前来迎接武王。姜子牙知道武王是仁德的君主,肯定不会欺负其他诸侯;但又怕众诸侯尊称武王,让武王心里不安,这样大事可就办不成了。得先吩咐好了,然后再让他们相见,最好别露出破绽;等打败纣王之后,再做打算。
于是对武王说:“现在船虽然靠岸了,大王先还在船里等着,等老臣先上岸,陈设好器械,整肃好军威,向诸侯展示我们的武力,立好营栅,然后再来请大王。”
武王说:“就听相父的安排。”
姜子牙先上了岸,率领大队人马到了孟津,安下营寨。众诸侯都到中军来见姜子牙。姜子牙迎接他们上帐,互相行礼完毕,姜子牙说:“各位君侯见武王的时候,先别说讨伐君主、拯救百姓这些话,就说是来观察商朝的政治,等打败纣王之后,再商量别的事儿。”
众诸侯都很高兴,都按照姜子牙说的办。姜子牙让军政官和哪吒、杨戬前去迎接武王。
后面又有西方二百诸侯跟着渡过黄河,和武王的车驾一起前进。这可真是天下诸侯会合,和平时可不一样。这场景啥样呢,有诗为证:
今天诸侯在孟津会合,纷纷的杀气布满江边的尘土。旌旗朝着太阳飞舞,上面有龙凤的图案,剑戟迎着霜雪,连鬼神见了都要哭泣。士卒们雄赳赳的,歌颂着太平日子,军民们济济一堂,庆贺遇到了仁德的人。要知道世道该亨通太平了,四海的百姓都在歌颂,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。
且说袁洪在营里,只见报马启禀说:“现在武王的兵到孟津安下营寨了,还会合了诸侯,请元帅定夺。”
殷破败听了,急忙上前说:“周武是天下叛逆的首领,自从兴兵到这儿,所到之处都打了胜仗;军威特别锐利,元帅可不能轻视,一定要整兵备战。”
袁洪说:“参军说得对,不过姜尚也就是个磻溪的村夫,能有啥本事,都是那些守关的将士不用心,才让他们侥幸成功。参军放心,看我打一仗,让他们片甲不留。”
第二天,姜子牙升帐,众诸侯上帐参拜,夷门伯武高逵说:“启禀元帅:诸侯们六百个都在这儿驻兵,都不敢擅自用兵,就在这儿守着,只等武王大驾来临,听凭武王裁决。今天要是不先抓住袁洪,那他还以为自己很厉害,都不知道上天派来的官吏是不能与之对抗的。希望元帅早点安排。”
姜子牙说:“贤侯说得很好。我得先下战书,然后在孟津会兵,这样才能向天下展示,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打败纣王这样的恶人。”
大家都很高兴。姜子牙赶紧写战书,派杨戬到成汤的营里去下战书。
杨戬领了命令,到成汤营前下马,大声喊道:“奉姜元帅的命令,来下战书!”
探事的小校报告给中军,袁洪听说周营来下战书,急忙命令左右:“让他进来。”
只见军政官来到营门,让杨戬进见。杨戬到中军帐见袁洪,呈上战书。
袁洪看完战书,说:“我不写回书了,就约定明天会兵吧。”
杨戬回到中军,见了姜子牙,说约定明天会兵。
姜子牙传令给众诸侯:“明早会兵。”大家都各自准备去了。
第二天,周营炮声响起,姜子牙调出大队人马,六百诸侯一起出来,中间是姜子牙的人马,都打着大红旗;左边是南伯侯鄂顺,右边是北伯侯崇应鸾,到处都是五色的旗帜,真的像盔甲堆成的山,兵甲组成的海,威势像老虎一样,英雄们像猛虎一样。
布好阵势,三军大喊,冲到军前,哨马报告给袁洪,袁洪和众将出营观看姜子牙的大兵队伍,只见天下诸侯像大雁的翅膀一样排开,分在左右,中间是元帅姜尚,左边有鄂顺,右边有崇应鸾。这场景有诗为证:
诸侯一起合计着攻破朝歌,这可真是神仙遇到了劫数和妖魔。百万雄师在宇宙间兴起,奇功将在孟津河建立。
姜子牙向东征讨,除掉暴虐的纣王,诸侯们拱手听从号令。妖氛滚滚,大家都争先立功,杨戬在梅山收服七圣。
话说袁洪在马上看到姜子牙身穿道服,骑着四不相,来到军前,左右排列着众位门人,后面是武王骑着逍遥马,南北分列着众位诸侯。
只见袁洪头戴银盔,身穿素铠,骑着白马,手里拿着一条宾铁棍,担在马鞍上,英雄气概十足。这袁洪到底啥样呢,有一段赞词可以形容:
头戴银盔,身穿素铠,缨络是红色的。左边插着狼牙箭,右边挂着宝剑,锋刃闪闪。横着担着宾铁棍,骑着的白马像神一样能行。在梅山下长大,在古洞中成功修炼。曾经学了阴阳诀,又得了天地的灵气。善于变化,玄妙得像个人形。在梅山数他第一,保护纣王,要灭掉周兵。
话说姜子牙上前问:“来的莫非是成汤的元帅袁洪吗?”
袁洪说:“你就是姜尚?”
姜子牙说:“我是奉天征讨、扫荡成汤的大元帅。如今天下都归周了,商纣无道,天下人都对他离心离德,他很快就要被抓住了,你这点力量,就像一杯水,怎么能救像车薪之火一样的纣王呢!你要是早早倒戈投降,还能饶你不死;要是不肯,很快就会兵败,到时候玉石俱焚,想要求得一条生路,可就来不及了。别执迷不悟,不然只会自讨苦吃。”
袁洪笑着说:“姜尚,你就知道在磻溪捕鱼,水的深浅你懂啥,如今幸好五关没有将才,才让你深入重地,你还敢花言巧语,迷惑我们吗!”
袁洪回头对左右的先行官说:“谁去把这个鄙陋的人抓来,出出天下人的气?”
旁边有个人大喊:“元帅放心,看我去成功!”骑着马飞奔到阵前,摇着手中的枪直取姜子牙。
旁边右伯侯姚庶良骑着马,摇着手中的斧头,大喊:“匹夫慢来,有我在这儿!”也不答话,两匹马相交,枪和斧头并举,一场大战开始了。这大战啥样呢,有诗为证:
征云在虚空里荡荡翻滚,剑戟和兵戈在扰攘中碰撞。今天姜公的第一战,孟津的竹梢都被血溅红了。
话说姚庶良手中的斧头挥舞起来那叫一个飞快,可他压根不知道常昊其实是梅山的一个蛇精。姚庶良凭着自己的真本事,一门心思就想着打赢,哪里能想到常昊的真实身份呀。结果常昊假装打不过败下阵去,姚庶良一看机会来了,赶紧催着马就追了上去。也不知道姚庶良这一追,是能抓住常昊立大功,还是会遭遇危险丢了性命,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