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2章 召集(1 / 1)
林冲微微叹了口气,目光中满是忧虑,抬眼望向董平,缓缓说道:“董平兄弟,此事当真是棘手万分。你我皆清楚,这石碑突兀现世,上头所刻座次,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,怕是瞬间便会激起千层浪,引起一番激烈争议。
而在座诸位兄弟,各个武艺高强、心怀壮志,又都为梁山发展拼尽全力,如今这座次划分,稍有差池,便可能引发不满。不过,我梁山自创立之初,便以义气为根基,无论发生何事,我等兄弟都应以义气为重,切不可因这座次之事,伤了兄弟间的和气,坏了梁山的团结。”
这时,张清也忍不住起身,双手抱拳,朝着林冲朗声道:“林教头,久闻您目光如炬,那依您之见,咱们梁山日后的规划该如何?如今朝廷奸佞当道,政令腐败,天下四方乱象丛生,盗贼蜂起,咱们总不能一直偏安这梁山,做那占山为王的草寇,碌碌无所作为吧。”
林冲闻言,缓缓起身,目光如电,依次扫过在座众人,神色愈发凝重,仿佛承载着梁山未来的千钧重担一般。
稍作思忖,林冲沉声道:“张清兄弟这一问,问得恰到好处。实不相瞒,以我多年对天下局势的观察,大宋如今内忧外患交加,朝堂之上,蔡京、高俅等一众奸臣把持朝政,卖官鬻爵,鱼肉百姓;边疆之外,辽、金、西夏等强敌虎视眈眈,屡屡犯境。
如此下去,早晚要走向衰败。我们梁山兄弟,皆是热血好汉,身处这乱世之中,当有一番大作为。当下,应趁着各方势力尚未完全成型,抓紧积蓄势力,广招天下豪杰之士,扩充兵源,购置精良兵器甲胄,发展壮大自己。待时机成熟,我等便要挥师西进,推翻这腐朽朝廷,改朝换代,建立一个全新的太平盛世。到那时,各位兄弟都是开国元勋,必将名垂青史,为后世传颂!”
众人听了林冲的话,反应各不相同。张清眼中闪过一丝兴奋,双手紧紧握拳,似乎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辉煌。关胜则微微皱眉,陷入沉思,他心中虽认可林冲的话,但对于改朝换代之事,仍有些顾虑。董平则是哈哈大笑起来,说道:“好!林教头果然有远见!我董平愿追随林教头,共创大业!”其他一众降将也纷纷表态,愿意听从林冲的安排。
此时,坐在一旁沉默了半晌的呼延灼忽然抬起头来,看向林冲,抱拳道:“林教头,你本也是朝廷禁军教头,如今又在梁山日久,我观林教头在梁山一众豪杰之中似是威望颇高。”
接着呼延灼又望向花荣、黄信等人道:“而我等这些朝廷新近投降过来的将领,又与花、黄二位将军有些不同。”
花荣、黄信二人听闻,面露不解神色,忙问呼延灼何解。
呼延灼接着道:“二位将军上得梁山已有多年,且来的时间极早,因此梁山众人早已将你们视如己出。而我等新近入伙梁山的朝廷将领一派,如今也不知晁天王或者宋押司担心我等联手,所以将我等住处、职务分散安排在梁山各处,日常根本无法互通有无。
但此次若能得林教头牵头,将我等一众朝廷官员出身的头领收拢起来,实乃大幸。如此一来,在这梁山之中,我等可相互照应、彼此保身;日后若是有朝一日对外作战,乃至真有坐拥江山那一天,亦可齐心协力、共同进退。”
说罢,他环顾四周,一众降将皆纷纷点头,显然对呼延灼这番话颇为赞同。林冲听闻,微微颔首,神色认真,应允道:“呼延将军所言极是,林冲定当尽力,与诸位兄弟齐心。”
众人见林冲答应,皆面露欣喜之色,现场气氛一时热烈非常。这一场朝廷旧将的聚会直持续了大半日方散。而梁山上其余众人依旧是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。
如此这般混乱的状态,梁山又持续了三五日。山间小道上,巡逻的喽啰们脚步匆匆,神色中满是忧虑与警惕。山寨之中,炊烟虽依旧袅袅升起,却没了往昔那股子热乎劲儿。山上的气氛显得有些压抑,众人的交谈也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,话语声似被一层薄纱捂住,生怕传出分毫。
路过之人但凡目光交汇,皆是欲言又止,仿佛生怕触动了那根敏感的神经。平日里热闹非凡的聚义厅,如今也少了往日的欢声笑语,厅内烛火摇曳,映照着众人或凝重、或沉思的面庞。有的好汉独自闷坐,手中把玩着兵器,眼神却空洞无物;有的则三两成群,低声议论,时不时抬眼望向那放置石碑的角落,大家都在暗自揣测着石碑之事将如何收场。
直到第六日清晨,熹微的晨光才刚刚轻柔地洒落在梁山这片广袤的土地上。林冲于营帐中辗转一夜后,终是在这破晓时分下定决心,当下命人悄悄请来张清、关胜、呼延灼、董平、花荣、卢俊义六人,将事先准备好的六块石碑交予六人,并用红包仔细盖好,着他六个陆续带到聚义厅内。六人此前便早已知晓林冲计划,因此这会儿也是心领神会,径直带着石碑去了。
林冲再次唤来杨春、陈达与朱武三人,神色凝重地吩咐道,务必将梁山上下大小头领尽快全部请至聚义厅内,有极为要紧之事要宣告众人。
杨春、陈达、朱武三人领命后,见林冲神色是少有的严肃,深知此事干系重大,不敢有丝毫懈怠,当即分头匆匆行动起来,快速奔走在各个营帐之间。
每到一处,便神色恭敬又急切地对着诸位头领抱拳说道:“林教头有请,言明有要事相商,劳烦各位头领即刻前往聚义厅,切莫耽搁。”诸位头领听闻此言,心中皆涌起重重疑惑,私下里交头接耳,猜测着究竟是何等大事,但毕竟林冲在梁山之上素有威望,众人也不敢有半分怠慢,纷纷放下手头事务,整理好衣装,怀着忐忑又好奇的心情,朝着聚义厅大步走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