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3章 你能给朕什么?(2 / 2)
“陛下,昆藏六百里加急,有一支五万人的大食军队进入小勃律国,吐蕃和天竺也在边境陈列重兵,瞧此情形,是想对我大唐昆藏都护府动兵了!”
李治目光一凛,命王伏胜将奏疏呈了上来,拿过一看。
从时间来看,大食人的大典刚刚结束没多久,高有道和杜易简应该还在返回长安的路上。
大食人直接就向前线增兵,看来是对李治的挑衅颇为不满,决定与大唐开战了。
这一战李治准备多时,倒并不怕他,如今唐军士气正盛,穆阿维叶却是刚刚继位,大食人要打,那就奉陪到底!
至于吐蕃人的突然反水,长孙无忌早就提醒过了,李治已经派人提醒过苏定方,又派出三万军队增援昆藏,没什么可担心的。
吐蕃和天竺原本就无足轻重,两国无论倒向哪一边,都不会有太大影响。
况且昆藏地区对天竺地区,天然形成优势,他们要想攻打,必定事倍功半。
这一战需得分两个战场,第一个战场在昆藏,大唐以守为主。
第二个战场是吐火罗地区,裴行俭为这一战准备很久了,大唐将采取攻势。
综合来看,这两片战场大唐是占据优势的。
因为只要打下吐火罗,便能随时切断大食人后路,他们将无法再攻打昆藏地区,只能撤军。
接下来,就看裴行俭能否打下吐火罗了。
关于吐火罗复国之事,李治一直没有太多过问,此时却不得不问了。
“伏胜,宣王卿觐见。”他吩咐道。
王及善来的很慢,李治旨意传达了半个多时辰,他才来到甘露殿,而且他一见到李治,便说:“陛下,臣刚才去见过国舅了。”
吐蕃叛唐之事,便是长孙无忌最先发现,说明长孙无忌一直在关注着西域局势。
李治听到此话,不敢怠慢,问:“国舅找你过去的吗”
王及善道:“是的。”
“他说什么了”
“国舅希望陛下去见禄东赞一面。”
李治挑眉道:“他让朕去见禄东赞”
王及善道:“国舅说了,禄东赞是聪明人,如今的局势下,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。”
李治沉吟了一会,大约猜到了长孙无忌的用意,点头道:“那好,朕就去见他一面。”
半个时辰后,李治微服出宫,带着王及善和王伏胜来到胡王街。
王及善敲了敲禄东赞的屋门,刚敲第三声,屋门便被拉开了。
禄东赞原本以为来的是长孙无忌,待瞧见屋外之人是李治后,眼中露出惊异之色,屈身行礼,道:“禄东赞拜见大唐天子。”
李治微笑道:“禄先生不必多礼。”
禄东赞把几人请入屋中,关好门,垂手而立,并不多言。
不过仔细观察的话,会发现他神情并不像以前一样镇定。
李治也不开口,静静坐在桌案后,拿起案上一本书看了起来,这本书是一本游记,是一位魏晋时期的士人游历天下时所写。
禄东赞见李治一直不开口,只好主动说道:“陛下,您来找禄东赞,是有什么话要吩咐吗”
李治目光依然放在书本上,头也不抬的道:“想必你也听说了,朕已经下旨把你儿子政赞关起来了,你可知原因”
禄东赞沉默不语。
李治缓缓道:“禄先生,你是聪明人,依你来看,吐蕃将来的命运会如何”
禄东赞沉默良久,缓缓道:“吐蕃人的命运,掌握在您的手中。”
李治目光一闪,抬头望着禄东赞,笑道:“禄先生为何会这么想,你们吐蕃有大食人为靠山,难道还会怕我大唐吗”
禄东赞道:“倘若大唐不知我们已经背叛,我们也许还有几分机会,如今既被察觉,大唐只要不攻打吐火罗,将矛头对准我们吐蕃,大食人根本不会救我们!”
李治微微一笑,道:“难得禄先生还能如此清醒。”
禄东赞叹道:“陛下,有句话您可能不信,禄东赞却还是想告诉您。”
“讲。”
禄东赞道:“其实吐蕃原本并无叛唐之心,我们只想与大唐联手,拿下天竺,如此才能有一片栖息之地。”
李治挑眉道:“你们打下天竺后,便能恢复元气,到时候,难道会不想再收复昆藏”
禄东赞道:“后人怎么想,禄东赞不知道,但至少我和钦陵,绝不会再图谋昆藏。”
李治笑道:“朕可不信。”
禄东赞缓缓道:“陛下不信也能理解,其实严格来说,我们并非不想,而是深知做不到。”
“哦”
禄东赞叹道:“昆藏地区,得天独厚,与天竺有大雪山天险阻隔,纵然十倍兵力,也难攻打,更何况我们实力本就不如大唐。”
李治点点头,道:“这倒是句实话。”
禄东赞道:“可陛下对我们防范太深,不让我们取天竺,如今我吐蕃只有一块狭小贫瘠的土地,根本无法久存,我和钦陵也是无可奈何,只好选择投靠大食,寻找变数。”
站在禄东赞和钦陵的角度上,他们确实是无可奈何,甚至还有几分悲愤!
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通,大唐皇帝为何如此防备他们,他们都这么弱小了,还将他们当做大敌。
李治道:“那你现在准备怎么做”
禄东赞道:“事到如今,我吐蕃做出的每一个选择,其实都并非由我和钦陵决定,我们根本没有选择,哪条路能让吐蕃存续下去,我们就会走哪条路。”
李治道:“还有办法存续吗”
禄东赞望着李治,道:“那就看陛下是否还愿意相信我们了。”
李治目光灼灼的道:“若是朕相信,你能带给朕什么”
禄东赞道:“我们可以让陛下战胜大食的机会,增加一分。”
李治笑道:“你倒是谦虚,那你说说,如何才能增加朕的胜算呢”
禄东赞道:“我会给钦陵写一封信,让他突袭小勃律国的大食军队,陛下以为如何”
吐蕃若是突袭大食军,便是交投名状,自断后路,将来只能依靠大唐。
无论输赢,这对大唐都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禄东赞确实是个聪明人,这个提议让李治无法拒绝。
况且大唐只需静观其变,什么也不用做,更不必担心吐蕃有什么阴谋。
“好,朕可以答应你,朕会放了政赞,你把信交给他,让他亲自带信回吐蕃。”
禄东赞抚胸道:“多谢陛下!我吐蕃这次突袭,无论输赢,都必将元气大伤,不知陛下能否答应我一个恳求。”
“说说看。”
“如果我吐蕃这次帮陛下击败大食人,还请陛下将天竺一部分地区,划分给我们吐蕃,如此我吐蕃才能存续。”
李治沉吟片刻,权衡了一番利弊,挥手道:“好,朕可以答应你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