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2章 作诗扬名,范闲养望【跪求订阅,跪(2 / 2)
司理理也微微欠身算是还礼,只是她也未曾想到,眼前这个青年竟会是庆帝的儿子,从未听闻过啊!
“你先去吧!”孟凡对着司理理招呼一声。
待到司理理走后,范闲才好奇问道:“我这堂姐怎么会成为这醉仙居的……额!”
魁二字,范闲一时之间也不太好说出口,毕竟他也摸不准直接说出来是不是不太尊敬对方。
孟凡叹了一声,道:“皇室夺嫡,成王败寇,自古如此,庆帝胜出,那自然就有败落之人,理理她就是这衰落的皇室后裔。”
范闲听完,也是神色复杂。
随后岔开话题,看向那纸笔问道:“你这是想让我干什么”
孟凡点了点纸张,笑道:“你不是说要以文会友吗,自然得留下墨宝啊!”
范闲尴尬一笑:“我字实在太丑,能不能由你代劳啊”
孟凡似笑非笑的摇摇头:“不行!”
范闲迫于无奈,只好用鸡爪子也似的手拿起毛笔,迟疑了一下,旋即一首《登高》转瞬而成。
“杜甫的登高,号称七律之冠,你要留下这首”孟凡意味深长的看向他。
范闲一脸懵懂:“有什么不对吗”
孟凡摇头道:“没有什么不对,就是暮气重了些,不像你这个年纪能写出来的。”
范闲无所谓的摆了摆手道:“这有什么好计较的,我留首诗就是为了有个说法交代而已,又不是为了扬名”
“是吗”
孟凡将范闲那狗刨字体收起,然后道:“墨宝留完了,你也早点去办你的事情吧,我这里就不留你了。”
“行,那我去了!”
说完,范闲在后窗处望了望,后窗下紧挨着流晶河水,见没有什么人注意,这才一跃而下,在水面上几个轻点,径直来到岸边。
有了九阳神功中所记载的壁虎游墙功加持,范闲这借力的轻功愈发的得心应手了。
不多时,司理理进来。
孟凡铺开纸张,饱蘸浓墨,一首丑儿奴顷刻写就,字体依旧是那般铁钩银划,屈金折铁。
“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。为赋新词强说愁。”
“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。却道天凉好个秋。”
随后,孟凡将自己的大作和范闲的登高一起递给司理理,并吩咐她道:“给一楼的那些文人墨客们念念吧,顺便替咱们这位未来的诗仙扬扬名!”
自孟凡词仙之名传出后,醉仙居的一楼二楼处更是夜夜爆满,就是为了求得词仙一字,聆听佳作。
其中更是有不少附庸风雅的才子,以及在庆国的清贵衙门任职的学士,还有不少书画大家,亦是常常来此聚会。
此时的醉仙居,俨然囊括庆国小半个文坛。
那郭保坤等人,也是经常来此,只为睹词仙一面。
毕竟,孟凡不止是词好、字好,武道修为也是极高,让众人拍马不及,更是传言有一白衣八品武者观词仙之字,领悟出绝世剑法,一举破入九品境界。
这无疑给众人极大的吸引力。
范闲的诗只要在此一经公布,那必定会名声在外,想不出名都难了。
司理理手捧两幅墨卷,款款行至醉仙居一楼高台,原本高谈阔论的满座宾客见魁现身,顿时鸦雀无声。
她轻启朱唇道:“今日蒙孟先生赐下新词,更有范公子以诗会友,理理斗胆为诸位吟诵。”
先诵《登高》时,但闻“风急天高猿啸哀”一句,便有青衫文士手中酒盏当啷落地;待“万里悲秋常作客”句出,角落里白发老儒已以袖拭泪。
待全诗吟罢,满堂轰然叫好。
“此诗沉郁顿挫,真乃七律绝唱!”国子监刘祭酒拍案而起,“老朽活甲子之年,未见如此苍凉雄浑之作!”
待《丑奴儿》诵至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时,满座公子哥儿手中折扇齐齐顿住。
南方来的盐商之子脱口道:“这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,倒像是扇在我等脸上!”
两幅墨迹传阅间,众人对孟凡铁画银钩的字迹交口称赞。
“此词看似平白,实则字字千钧!”
“上阙开篇,一语道尽浮生浅薄;下阕末尾,更是举重若轻,含不尽之意于言外。”某位太学博士评价道。
“孟先生此词,如老僧谈禅,初听寻常,细品则见大智慧。非历经沧桑者不能道此语,非胸有丘壑者不能有此境。“某位名士抚须笑谈。
“铁画银钩,力透纸背!观其字,如见龙蛇竞走,刚劲处似断金切玉,飘逸处若行云流水,真乃大家风范!”亦是有某位书画名家赞叹。
待看到范闲字迹时,满堂顿时哄笑,实在是有些贻笑大方了。
任范闲怎么也想不到,孟凡会将其就这么公布出来,还给众人一一传阅,要是范闲在这的话,恐怕会有一种社死的冲动,非得尴尬的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来不可。
“诗是好诗,可惜………”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翰林学士摇头叹息,扼腕不愿再言。
太学博士郑文轩捋须摇头,忍俊不禁道:“这字,咳咳,倒让老夫想起幼时邻家黄犬雪地留爪之痕,恰似蚯蚓爬沙,若非诗才惊人,老朽几欲以为是谁家顽童戏笔。”
旁边立刻有人接话:“诗是绝顶不错,字却似蒙童涂鸦,当真奇哉怪哉!”
这就相当于,某位女子五官极好,长相风华绝代,但其身材实在是寡淡无味,瘦如麻杆,甚至是畸形,让人提不起兴趣来。
众人正觉诧异,纷纷议论这诗字悬殊的怪事时,司理理掩口轻笑道:“范公子自言书法未成,特意嘱咐说诸君赏诗便好。”
最后众人评价。
孟凡之词,意境超然,字字珠玑,兼书法精绝,可谓诗书双绝;反观范闲《登高》,虽诗才绝艳,然字迹拙劣,众人虽叹其诗,却难掩对其书法之失望。
而且范闲那位少年小小年纪就说人生愁苦,倒是被词仙用词教训了一番,两者立意从作诗词之人本身出发,登时高下立判。
但这并不能说范闲所作《登高》不好。
此时三楼珠帘微动,孟凡凭栏俯视这场闹剧,嘴角噙着意味深长的笑。
楼下喧嚣声中,谁也没注意那位点评最毒的老儒生,正偷偷将《登高》诗稿塞进袖中。
然后被人发现,不免又是一场闹剧。
司理理不管这些,款款走上三楼,笑道:“今夜过后,范闲范公子恐怕是要名扬京都了。”
“就是不知,先生为何要如此帮他”
孟凡临栏而坐,笑道:“养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