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六章 秋收前的动员大会(2 / 2)
到账周家庄收割小麦的人手不够,所以只能是先将饲料加工厂停下来,等到小麦收割完后,再重新开工。
这个也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。
杀猪的日子定在麦收前一天。
很快就到了收割小麦的前一天,村头的大喇叭刚宣布完麦收前杀猪犒劳大伙的消息,养猪场便热闹起来。
周成把磨得锃亮的杀猪刀别在腰间,帆布围裙上还沾着去年杀猪留下的暗红痕迹,他眯起眼睛打量着圈里膘肥体壮的白猪,喉结动了动:“就挑这头三百斤的!”
六七个年轻小伙撸起袖子,麻绳在掌心绕了两圈。白猪似乎察觉到危险,鼻子发出“哼哼”的闷响,蹄子刨得泥地飞溅。
“东边俩人拦住!西边拽尾巴!”周成一声令下,众人如猛虎般扑向猪栏。
白猪疯狂扭动身躯,鬃毛上的泥水甩得四处都是,獠牙几乎擦着阿强的胳膊掠过。
“按住头!快!”周成大喊。
二柱和大福死死按住猪脑袋,肩膀被猪拱得生疼。
白猪发出震耳欲聋的嚎叫,声浪惊飞了树梢的麻雀。
周成瞅准时机,一把攥住猪耳朵,借力翻身上猪背,双腿像铁钳般夹住猪身。
其他小伙趁机抱住猪腿,众人齐心协力,将白猪抬上早已准备好的杀猪案板。
案板是用老榆木制成,表面被岁月磨得发亮,凹槽里还残留着往年猪血凝结的痕迹。
麻绳飞速缠住猪的四蹄,周成将猪身子固定得死死的,连猪尾巴都捆得动弹不得。
“得罪了!”周成喃喃一句,猛地抽出杀猪刀。
刀刃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白猪似乎预感到结局,拼命挣扎,喉咙里发出绝望的嘶吼。
周成左手扳住猪下巴,右手持刀,精准地刺入猪颈动脉。
温热的鲜血如喷泉般涌出,“噗通噗通”地掉进下方的瓦盆,暗红色的液体在盆中溅起朵朵血花。
白猪剧烈抽搐几下,渐渐没了动静,四肢软软垂下,唯有尾巴还在微微颤动。
“快接血!别洒了!”赵婶端着木勺冲过来,指挥妇女们将猪血搅拌均匀,撒上盐巴。
不远处的大铁锅早已烧得旺旺的,沸水翻滚着白雾。
男人们合力将猪抬进大锅,滚烫的热水浇在猪身上,猪毛瞬间变得松软。
周成手持铁刮子,“唰唰”几下,白花花的猪皮便露了出来。
刮净猪毛的白猪被倒挂在横梁上,周成站在长凳上,手持尖刀开始分割。
刀刃划开猪腹的瞬间,热气裹挟着脏器的腥味扑面而来。
他手法娴熟,先取出还在微微跳动的猪心,又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、油亮的板油、粉嫩的猪肝一一卸下,动作行云流水,如同在完成一件艺术品。
“把猪肠翻过来好好洗!”周成一边切着排骨,一边叮嘱。
几个妇女应着,将猪肠放在清水里反复揉搓,撒上草木灰去腥味。
猪尿泡被吹得鼓鼓的,拴在竹竿上成了孩子们的玩具,在阳光下晃晃悠悠。
夕阳西下时,案板上堆满了分割好的猪肉。里脊肉鲜红透亮,肥肉晶莹如玉,排骨整齐地码成小山。
周成擦了把汗,看着自己的“作品”,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肉香,引得村里的狗都围在篱笆外,伸着舌头眼巴巴地望着。
暮色如薄纱笼罩周家庄,大饭堂前的空地上,二十几张八仙桌早已摆开,每张桌上都点着一盏煤油灯,昏黄的光晕里飘着肉香。
谢玉梅抱着小宝站在人群外,这是她第二次参加村里的大型宴会,记忆里十几天前婚宴的热闹还未消散,此刻鼻尖萦绕的浓郁肉香又让她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。
“谢老师快坐!”春桃眼尖,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往主桌带,“今儿特意给你留了上座!”
小宝的眼睛早被桌上的红烧肉勾了去,那肉块码得像小山,琥珀色的肉皮裹着油亮的汤汁,颤巍巍地在灯光下泛着光。
秀兰坐在谢玉梅的旁边,正往小宝碗里夹炸得金黄的猪油渣:“快尝尝,二柱炸得可酥脆了!”
其实秀兰还是挺佩服谢玉梅,一个女人竟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,不断摸索着,虽然其中有不少周益民的功劳。
她嫁到周家庄也有一段时间,也知道周益民在周家庄村民心目中的地位,而且秀兰觉得当初的决定没有错。
在周家庄虽然也要干活,但是每天都能吃上饱饭,这个是在收容所想都不敢想的。
老支书走到高处,清了清嗓子,煤油灯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:“乡亲们!今年麦子长得旺,这头猪是大伙辛苦养出来的,都敞开肚皮吃!但丑话说前头——”
他的烟袋锅重重敲在石桌上,“想喝酒的,等麦收完敞开了喝!明儿要下地的,一滴酒都不许沾!”
人群中响起一片会意的笑声,几个年轻小伙偷偷把摸向酒坛的手缩了回来。
毕竟老支书在村里还是十分有威严,不少人想着有好菜,就想着喝几杯,不过老支书发话,大家只能是想想。
想喝酒的话,只能是等到秋收结束之后。
周成系着还沾着血迹的围裙,端着热气腾腾的猪血豆腐走进来。
白嫩嫩的豆腐块浸在红油汤里,撒着翠绿的葱花和炸得焦香的黄豆,香气瞬间盖过了红烧肉。
“让让!让让!”他嗓门洪亮,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。
虎娃踮着脚凑过去:“周叔,我能先尝一口吗?”惹得周围人哈哈大笑。
谢玉梅尝了一口碗里的红烧肉,肉皮入口即化,酱汁浓郁醇厚,在舌尖散开的滋味让她想起小时候过年才能吃到的美味。
小宝抱着搪瓷碗,吃得满嘴流油,时不时用沾满油的手去抓谢玉梅的衣角:“姐姐,这个肉肉比糖还好吃!”
她笑着帮孩子擦嘴,目光扫过席间——二柱正给秀兰夹肉,春桃和阿虎互相夹菜,连平日里最严肃的周志明都咧着嘴笑。
不知谁起了个头,唱起了《东方红》。
老支书打着拍子,沙哑的嗓音混在年轻人清亮的歌声里。
谢玉梅抱着渐渐犯困的小宝,轻声跟着哼唱。
月光爬上屋檐时,大饭堂的气氛达到高潮,有人提议对山歌,几个姑娘小伙站出来,你一句我一句,歌词里全是对丰收的期盼和对好日子的向往。
夜深了,宴席渐渐散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