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3章 未来的鲁迅(1 / 2)
首届“鲁迅文学奖”的颁奖典礼依旧举办在人民大会堂。
江弦拿着工作证、介绍信和证明信进入会堂里,刚进到会场,迎面便撞上《十月》的张守仁。
“捯饬的可真精神!”一看见他,张守仁便调侃起来。
江弦不以为然的笑了笑,“毕竟今天任务重大嘛,我代表的不光是自己,还有‘鲁迅文学奖’。”
说着,他朝着周围看了看,这会儿场内已经来了不少人。
这次的中短篇奖项,直接以“鲁迅”命名,举办地点又在人民大会堂,绝对是把含金量和隆重程度拉满了,因此嘉宾阵容相当的重量级。
中作协主席巴金同志杵着拐杖到场,除他以外,还有周洋、从维熙、刘绍棠、冯沐、邓友梅、钟敬文、顾颉刚、贾芝这些文学界重要人物。
另外,文化官员、知名作家、重要刊物的主编、文学界资深编辑、知名评论家以及著名报刊的记者都有出席。
这会儿距离颁奖仪式开始还早,但是来的人已经很多,大家各自凑在一起说说笑笑,哪怕是不认识的,一经介绍也就亲切地相识相谈。
然而,江弦一出现在会场,就跟个魅魔似得,瞬间吸引了绝大部分作家的目光。
“青年才俊啊!”
《人民文学》的崔道怡忍不住感叹道。
“鲁迅文学奖”获奖作品一个月之前就公布了。
任谁都知道,江弦不仅捧得两尊“鲁迅文学奖”的桂冠,而且还分别取得了中篇、长篇的第一名。
这太凶残了!
这次以“鲁迅”之名来为奖项命名,对所有作家的吸引力绝对都是巨大的。
而其他作家梦寐以求的奖项。
这货不仅同时获得两个,且都是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。
那真是应了林则徐说的那一句:
“海到无边天作岸,山登绝顶我为峰!”
如果说所有作家都在攀登一座山峰,那身处峰顶的,可不就是他江弦么?
“听说这次‘鲁迅文学奖’的创办,主要就是江弦全力推动的。”
“对,他这次不光得奖,也是这次评选的评委会主任。”
“你们说,怎么江弦这回一拿两个奖,就立马把优秀改成鲁迅文学奖了?”
听到这人的质疑,其他人看傻子似得看向他。
“说得好像江弦以前得奖少了似得。”
“就是,他拿两个奖不是正常水平么?”
“我记得有一年,他一个人拿了三个奖是不是?”
“对,八几年来着,我那回也在,江弦同志一手一个奖杯都不够拿的,那一幕我记忆太深刻了。”
众人激烈的讨论着,至于刚才提出质疑的家伙,这会儿就一脸局促,缩着脖子不敢说话,尴尬的解释着,“我就是随口一问,就随口一问.”
随着江弦出现,越来越多的获奖作家来到会场,作为获奖者,今天他们一出现在这里,身上仿佛就带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气质。
这一届“鲁迅文学奖”获奖作品一共十四篇,获奖作者几乎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作家。
老同志有陆文夫、张贤亮等人,年富力强的中年作家有张洁、冯骥才、霍达、蒋子龙、梁晓声等人,年轻的作家也有史铁生、周梅森、矫健、王安忆、铁宁、江弦等人。
而在这些人之中,江弦虽然不是在场年纪最小的,但一看到他的外表,再联想到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已经碾压了在场的不少人,这份反差令不少人暗自诧异。
蒋子龙成名早,认识的人也多,加上他岁数不小,这会儿跟个老大哥似得,将周梅森、矫健、梁晓声这几张生面孔笼络进彼此熟悉的作家圈子之中。
大家聊着共同语言,最后竟然发现最能共通的话题都是江弦这个家伙。
“我跟江弦很早就开始打交道了。”
蒋子龙道:“我俩差不多同一年开始有作品发表的,我更早一些,但他成名比我还早一些,那会儿卢新华的《伤痕》风靡全国,能和卢新华比的年轻作家就江弦一个人。
当时有很多人还更看好卢新华。
这么多年过去了,卢新华还是只能凭借一部《伤痕》傍身,反观人家江弦呢,每一届的优秀、茅盾文学奖还有这次的鲁迅文学奖,一次都没缺席过。”
没人觉得蒋子龙这话是在拍江弦的马屁,以蒋子龙的身份,他也完全没必要讨好江弦。
作家们反倒都对蒋子龙的话发自内心的感到认同。
年纪最小的铁宁倒是胆子大,说话也不客气,“就别说卢新华了,那会儿和江弦齐名的刘鑫武老师,就说这几年在文学界的影响力,也没办法和江弦同志相比啊。”
说不清为什么,铁宁对江弦有一种狂热的崇拜。
他今年才多大?三十刚出头?可说他的代表作,《棋王》《芙蓉镇》《高山下的花环》《红高粱》《你别无选择》.
太多太多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。
而且人帅、话骚、办事儿利索,传奇故事更是无数。
放在铁宁眼里,这简直是最完美的崇拜对象。
想着想着,铁宁目光看向王安忆。
嗯,她也不是恶意。
听说王安忆年纪和江弦相仿,在文学界,王安忆也已经算是作家之中小有名气的存在了。
可跟江弦这个同龄人一比,王安忆的这点儿成绩,实在有些寒酸。
这可能就是天才和妖孽之间的差距吧。
你的确已经足够优秀了,但和人家比,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时间一点一点过去,快到九点半的时候,授奖仪式即将开始,江弦作为评委会的评选主任,和中作协主席巴金,以及几位副主席还有领导坐上主席台。
看着台下黑压压一大片,江弦也是一阵唏嘘。
以前他是坐在台下那黑压压一大片之中的一个,如今竟然坐在了这个位置。
从台下坐到台上需要多少年?
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