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2章 外国人的动态(1 / 2)
杨老虽然否认,但在座的都不相信,这些年来,杨怀古一直致力于将华夏文化传遍世界,这件事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,可华夏的环境如此,国家发展也需要分清轻重缓急。
众人也知道华夏文化推广的重要性,但国家迟迟不出手,他们也只能徒呼奈何。
他们不知道的是,国家在等一个契机,一个名正言顺的出手时机。正所谓打蛇打七寸。国家要么不出手,出手就要有成效。否则打草惊蛇后,蛇跑难抓是一方面。要是被蛇反咬一口可就得不偿失了。
所以,在没有契机的情况下,除非万不得已,国家绝不可能主动参与,也正是这个时候,李云横空出世,先是以歌曲取得了一定地位,再后来便是以诗词打击了其它几个号称华夏文化正统国家的地位。
也是在这个时候,国家相关部门实际上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,调查了李云的情况后,也做了相应的准备。
这也就解释了老首长把自己的手杖送给李云的用意,保护李云,奖励李云的同时,也给相关人员传达了一个信号。
借着寒蝉国人跑到华夏欺负李云的契机,硬逼着寒蝉国不得不退步,举办了亚洲文化交流会。
目的就是让华夏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优秀的成绩,给国内民众打一记强心针。如此,上下一心的情况下,想要打胜这场意识形态方面的战争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纵观华夏这么多年,无论每一项重大举措全都是借力打力,后发先至,用了短短三十年的时间,取得了世界各国近百年的成果。这不得不说华夏政府眼光独到。顺势而为运用的炉火纯青。
杨怀古把李云的字送给了首都大学,实际上也是征得李云本人同意,首都大学的宣传总比没有组织的网上宣传强大的多。
至于请这些老教授,不过是使的一招调虎离山之计,他们要是得知李云的手书已经在首都大学,他们还会认真地跑到这里研究?开玩笑,早就各自为战,在研究进度上拼个你死我活,暗中比拼一个谁知识更渊博。只有将他们组织到一起,找个由头,他们才不会关注外界的变化,既推动了工作开展,又能替一直冲在前线的李云扬名,一举两得。何乐而不为?
至于这帮老教授是否满意,杨怀古不是让李云给他们写些东西嘛,至于李云写不写那就不关杨怀古的事了。
毕竟学校有通知,任何人不得找李云提字。在座的各位都是首都大学的员工。不信他们敢不听学校的话。
“玩了一招空手套白狼,感觉真不错。”
杨怀古与孔约从心里暗暗想道。
大和国,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内,一个穿着和服的女孩正拿着一支毛笔,伏在案上写着东西。
娟秀的字体在纸上缓缓滑过,如同他的女主人一样,看起来文文弱弱惹人怜爱。
“晴子,你需要出去走走,总是待在房间里对你的身体不利。”
一个同样穿着和服,留着小胡子的男人站在睛子的身后轻声地劝慰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