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0章 不讲武德(2 / 2)
由老丈人出面协助,直至最后看见箱子外面贴上了特殊措施的红戳封条,傅璟佑才算安心。
他一贯是负责任的。
从前在京北器械厂当厂长时,就处处上心操劳。
现如今经营起自己的厂子,为了争取展现更多的优势,彻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,操劳程度更加可想而知。
这批搓烂手做出来的组件,也成功给他带来了好消息。
东西在路上走了十天,孙有成他们小组又两天时间装车。
经调试,车头能够正常运行跑动起来,孙有成就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傅璟佑。
孙有成所在研发组研发的是新型列车。
其他什么新技术系统先不提,光是设计车厢就比一般列车多了四节,一共是十七节。
现在车头部分调试完毕,就已经算是第一阶段的成功。
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余下十六节车厢。
因为只有完成所有车厢的制动连接,才可以到最终上路试车的那一步。
孙有成十分激动,在电话里就提了想找傅璟佑做余下十六节车厢组件的事。
列车研发组在当地其实就有合作的国营工厂。
只是这类组件有非常严格的尺寸要求,返工率很大。
尤其交给国营工厂去做,专业和不专业的人经手太多,尺寸规格偏离的情况反而会更加明显。
做得不行就要返工,反复返工还是交不出合格组件,自然不可能拿到工程余款。
久而久之,也就再没几个人会去认真对待。
研发组就算找过去,也是各种的拉皮条敷衍了事。
不得已,孙有成他们那边的单位才开始往外找人。
一开始选择傅璟佑,也只是孙有成和他认识,当时就抱着试试的心态。
现在他把东西做出来了,孙有成哪能让他给跑了
电话那头吵吵嚷嚷的,孙有成“去去去”了几声,把身边七嘴八舌说话的人赶去一旁,握着话筒语速极快道:
“傅同志,你看我刚才说的合作方式可以吗研发组有指标款,过去我们跟国营工厂合作是每套组件六千块钱,你看这个价格行不行,要是不行,我再跟我们领导汇报申请!”
孙有成生活上性格极为腼腆,但在工作上似乎又不是这样的。
傅璟佑诧异他一口气说了那么多的话,缓了会儿才笑说道;
“要不了这么多,你要是后续那些真都找我做,一套下来四千上下就行。”
都是熟人朋友,耿晓云又总给陆淼寄特产补品,说真的,傅璟佑压根没想要挣孙有成的钱。
价格方面,傅璟佑心里也早就有过预估。
一套组件按照四千块钱计算,保本之余,他还能从中抽个茶水费。
虽然不赚钱,但他有更长远的打算。
让的是眼前的利,成就的却是他们自己。
现阶段,国家工程项目的合作款项一直高于个人企业。
而这个东西他做过了,他就有先手经验。
以后要是再有别人找过来,他有往外说的口碑事件就能大大促成合作概率。
到那时,自然而然就能挣到钱了。